人物
时段
朝代

儒家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安之云者顺适乎道心之正而不陷于人欲之危
  动静云为各得其当而无有止而不得其止者惟
  几所以审其事之发惟康所以省其事之安至于
   左右辅弼之
臣又皆尽其绳愆纠缪之职内外交 …… (第 84b 页)
  顺适乎道心之正而不陷于人欲之危动静云为

  各得其当而无有止而不得其止者惟几所以审
  其事之发惟康所以省其事之安至于 左右辅弼
  之
臣又皆尽其绳愆纠缪之道内外交修无有不
  至若是是惟无作作则天下无不丕应固有先意
  而徯我者以是昭 …… (第 88b 页)
  其验也明乎此安止之非一切苟且之计而久安
  长治之原也故(臣/)愚以为保治之道惟此为至深
  且切也然而既曰安止又曰其弼直者何也辅
  之
臣君心所恃以决疑信也直亮之节天下所恃
  以陈疾苦也能坚人主之所信而因以宣上德而
  达下情此禹所以 …… (第 90b 页)
  心之正而不陷乎人欲之危动静云为各得其当
  而无有止而不得其止者惟几所以审其事之发
  惟康所以省其事之安至于 左右辅弼之
臣又皆 …… (第 98a 页)
  其弼直言能安止矣又尽此三者然后有以尽夫

  慎乃在位之道也
  陈氏栎曰安汝所当止静也几者动之微动者几
  之著静而知几以图康又得直臣 弼之
则下应人
  心上当天心矣
  (臣/)谨按人君以一身系天人之重所以下孚民情
  上通帝谓者存乎心而 …… (第 101b 页)
  得其当也惟几所以审其事之发惟康所以省其

  事之安至于 左右辅弼之
臣又皆尽其绳愆纠缪
  之职内外文修无有不至
  (臣/)谨按人主君临天下所恃以为出治之原者心
   …… (第 104b 页)
  惟审其合于止而后发事之将成者康也惟省其

  合于止而后安如是则审于己以修于内矣至于
   左右辅弼之
臣又皆尽直言以匡正之以夹辅安
  止之道如是则审于人以修于外矣内外交修而
  慎位之道已尽将见君心惬 …… (第 108a 页)
  颂周宣不曰无阙而曰补阙盛明之朝其君固兢
  兢业业以自强而其臣尤孜孜赞赞惟恐其君之
  一念未纯一事未当以为大德累者凡以尽辅
  之
义云尔况舜大圣人也岂尚有未审之几乖于
  至当以待百尔之纠绳而一堂如是其咨儆者慎
  之至也为君盖若 (第 119b 页)
 无有止而不得其止者惟几所以审其事之发惟康

 所以省其事之安至于 左右辅弼之
臣又皆尽其绳
 愆纠缪之职内外交脩无有不至若是则惟无作作
 则天下无不丕应固有先意而徯我者以是昭受于 (第 4a 页)
事堪书 地连霄汉风
生鳷鹊之楼座倚太清光映龟龙之沼
天章阁诏问 天子为亿兆生灵之主独理惟艰而朝
廷设 左右辅弼之
臣论思是倚故一堂交儆犹不忘总
章衢室之开即四方无虞未尝撤吁咈都俞之响予违
汝弼毋面从而有后言朕德乃风 (第 4b 页)
有必刻
金石以传之天下为称且属格非序其本末格非窃惟
成周之隆其人君起居动作之美载于诗声于乐者多
出于 左右辅弼之
臣而王之德意志虑至设官而传道
之不为区区也今丞相诸公赋诗与雅颂之作无异祭
酒欲传之天下与道王之德意无 (第 64b 页)
,一念不谨,或以贻四海之忧。一日不谨,或以致千百年之患。惟几所以审其事之发,惟康所以省其事之安。至于 左右辅弼之
臣,又皆尽其绳愆纠缪之职,内外交修,无有不至。若是,则是惟无作作则,天下无不丕应。固有先意而徯我者。
兴学圣德颂       宋范致君
上即位之明年,总览权纲,昭察正枉,沉潜渊默,独断不疑。邦朋善类,陟降庭止。又明年,建元崇宁,以应缉熙。皇天上帝,眷命有宋之意,俾丕受大业,缵承继述。我神考之休绪,永念先烈,昭格天地,卓越万古。究其源流,始于学躬。发德音出自圣意,专命 左右辅弼之
臣,详延修洁洽闻之士,规摹三代宾兴之法,仪型元丰,考求典制,讨论参议,著之功令,因举旧章而兴焉。有司
        《通志》夏
蓼 姬姓,侯爵,初高阳氏封子庭坚于安,分其地为蓼。至禹为天子时,以庭坚之裔,曰:皋陶者有 明弼之
勋。乃封其后于蓼入。春秋时为楚,与国文公五年,楚子燮帅师灭之。今光州固始县是也。

蒋 姬姓,周公
事与公所言无一不相违者,书数十上皆尽言,不讳盖自敌己以下所不能堪,而先帝安受之非特不怒而已,乃欲以为 左右辅弼之
臣,至为叙其所著。书读之于迩英阁,不深知公而能如是乎。二圣之知公也,知之于既同,而先帝之知公也。知之
书,以彰示寰宇。作新耳目。此海内臣民所延颈举踵,冀观,厥成者也。但臣仰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而 左右辅弼之
臣,言语侍从之士,又皆选于四国,艺兼三长。以斯撰次之役,固宜妙选广内。丛积时,髦发金匮之秘,藏听承明
,以传之天下为称。且属格非序其本末,格非,窃惟成周之隆,其人君起居动作之美,载于诗,声于乐者,多出于 左右辅弼之
臣,而王之德意,志虑至设,官而传道之,不为区区也。今丞相诸公赋诗,与雅颂之作无异。祭酒欲传之天下,与
不得已。可止以本官知洪州。仍别撰词进入。制曰。朕以眇躬。上承烈考之绪。夙夜祇饬。惧无以丕扬休功。实赖 左右辅弼之
臣。克承厥志。其或身在此地。倡为奸言。怫于众闻。朕不敢赦。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苏辙。顷被选擢。兴闻事机
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自然气质变化。德气成就。书曰。臣哉邻哉。邻哉臣哉。正谓此也。邻。 左右辅弼之
义。重音臣贞曰。。易。去声。汩。古忽切。乱也。近。去声。渐。平声。谓稽古。问三五。方册具存匪难举。彼
各得其当。而无有止而不得其止者。惟几。所以审其事之发。惟康。所以省其事之安。即下文庶事康哉之义。至于 左右辅弼之
臣。又皆尽其绳愆紏缪之职。内外交修。无有不至。若是。则是惟无作。作则天下无不丕应。固有先意而徯我者。 ……几则嗜欲不生于心。惟康。则利害不汨于中。嗜欲消而利害不能汨。则凡弼辅乎我者。自然直矣。君能几康。而辅 弼之
臣又直。是惟无动。动则天下大应吾志而无有逆我者矣。此不言而信。信在言前之功用也。如此。则非惟人应之。 ……肆。如是。而欲安所止。其可得乎。曰安止。曰几康者。圣人养心之要法也。心得其养。则能慎乃在位矣。又必辅 弼之
臣。莫非正直。则内外交养。无时而不安。非惟人应之。天亦应之矣。舜以精一执中告禹。禹复以安止几康告舜用 ……三言者圣贤之分。量见矣。 愚谓安汝所当止。静也。几者。动之微。动者。几之著。静而知几以图康。又得直臣 弼之。
则下应人心上当天心矣。训丕应徯志。夏说为当。 叶氏曰见董鼎纂注真氏曰见会选夏氏曰见何山详解融堂钱时书 ……萌动之初也。不动乎意。罔念不作。变化。纵横。全体全妙平平荡荡。自然安和。故曰惟康。我之日用如此是以辅 弼之
臣。亦皆直而不回。匡救阙失李省忠音注叹美而言。帝当谨汝所居之位。安宅汝心之所止。惟几以察事几于未然。 ……主之患。在于轻举妄动。故当安汝止以惟几惟康。盖平其心以虑其事之始终。庶几其无失也。然犹恐有遗虑。其辅 弼之
臣。又直道以匡正之。既内谋诸心。又外谋诸卿士。宜无过举矣。然犹未也又思动而有为要足以大应天下溪望之志 ……诚服也张辛书义梯云其弼直冒人君有以用其人。故必有以择其人。盖人之不择。虽用无益也。是以古之人君于其辅 弼之
职。非敢徇一已之私。则必择忠直之人以任之也。夫如是。位岂有不称。事岂有不立哉。禹戒舜曰。其弼直如此原尝谓事之所系者重。君之所与者不容以轻也。夫使辅 弼之
设。不系于国之治乱。则天下之人孰不可以与之。惟夫亲于人君者为甚迩。受其任者为甚大。苟非公心而任之。其事败也不旋踵矣。然则辅 弼之
任。非直人其可乎。 任官惟贤才 尝谓事之所系者重。君之所与者不容以轻也。夫使官位之设。不系乎国之治乱 ……败也不旋踵矣。然则庶官之任。非贤才其可乎讲今夫阴阳之调燮邦国之。经纬。上而致其君。下而泽其民。所谓辅 弼之
职。盖如此其重也。必其行已之正。出言之忠。鲠辞正论。足以格其心之非。诚意实效。足以救其俗之蔽。必斯人 ……此几康弼直。禹之所以为舜戒也。盖惟几也。则能察微正始。不忽乎事。惟康也。则能安静休息。不扰乎民。惟辅 弼之
臣直。则能不以无过之为美。而以改过之为善。凡忠谠之论。矫拂之辞。皆所以乐从而愿听焉。虽然。是三者在艰 ……民不失其康者。亦势使然也。夫欲事之适于几。民之适于康。则天下之深谋至计。惟恐一日而不得闻朝廷之上。辅 弼之
臣莫不蹇蹇其直亦其势不得不然也。天下既大治矣。则智虑怠而昏。心意侈而广。智虑昏则玩宴安而忽忧勤。心意 ……顺适乎道心。不陷于人欲。乃能安于所止。然其所以安之者。则有道焉。审夫事几之发。省乎事理之安。而又有辅 弼之
臣。尽忠规正。则内外交修。无有不至。惟是有作。则天下丕应而徯志。以是昭帝。则上天申命而用休。大禹陈谟 ……乎天理而安。如是则违乎天理而危在我则思其安而虑其危也。夫如是。则在内者无不修矣。又必选正直之臣。居辅 弼之
任。君有过。则谏。不谀佞以文其过。有恶。则箴不边君以长其恶。则在外者益以修矣。内外交脩。两尽其道。则 ……善而不可迁。察于物欲而不能蔽。此所谓顺适夫道心之正者然也。夫既能以之审其事之发。而省其事之安矣。至于 左右辅弼之
臣。愆紏缪之职。则其内外之交脩而无有不至而图治之要。何夫如是。则是为无作。作则天下之人罔不丕应。固有 ……在之位。帝受其戒曰然。禹又戒帝曰。若欲慎汝在位。当须先安定汝心好恶所止。念虑事之微细以保安其身。其辅 弼之
臣。必用正直之人。若能如此。惟帝所动。则天下大应之以待帝志。以明受天之报施。于天其重命。帝用美道也。 ……于外者当致察。念虑之间便当致察。惟康者。康既安也。言安稳也。惟几则惟康矣。然内虽自尽于已。外又须资辅 弼之
臣。故曰其弼直。直之一字。不可不思。不下其他字。而独下一直字。盖须真个是直乃可。直者。不但是端人吉士 ……之道也。惟几者谓人君当戒慎万事之微。而不敢忽也。惟康者。言当安静天下之民。而不耰之也。其弼直者。谓辅 弼之
臣。当得切直之臣而用之也。自古太平无事之世。上恬下熙。四方无虞。若可以无虑矣。及其祸乱一起。卒至陵夷 ……以虑天下之微。则眇绵之际。尤当加察。惟康以图天下之安。则治平之日。常若祸乱之迫其后。此养之于内也。辅 弼之
臣。尽正直之义。将顺其美。正救其恶。此养之于外也。内外交相养。而所止者安。人君处无过之地。自然下合民 ……氏曰。此节舜禹推明慎位之道。 吕氏曰。安汝心之所止。必于动之微。及静而无事之时。常致省察之工。又必辅 弼之
人。直而无隐。盖治心之道。毫釐眇忽。宴闲暇豫。工夫最切。而绳愆紏缪。格其非心。提防最要。惟几惟康。则 ……言而有馀陈复阳课义是章帝舜反覆叹咏臣邻之旨。所以深感大禹弼直之谟。故禹复俞而然之也盖君之于臣。莫重于 左右辅弼之
职。而臣能尽夫 左右辅弼之
职。是乃所以为臣也夫先言臣而后言邻所以叹为臣者当有以任其职继言邻而后言臣所以勉为臣者必有以尽其职而其 ……其发其上章弼直之义盖有以默契乎禹之心者又安得不俞而深信之哉今夫食君之禄任君之事。策名委质者皆臣也然而 左右辅弼之
职其位则近于君其任则重于臣故任职者既难其人而尽职者尤难其人也何则保人君之身体传人君以德义左有辅而右有 ……者也夫谓之相则在王所者君所亲也朝夕纳诲情所厚也是以帝舜嗟叹而言之臣以人言邻以职言。既任左右之寄当勤辅 弼之
职位既亲乎君情当厚乎君。此臣哉邻哉之义也然或谀悦以取容謟媚以保位导君佚豫娱君声色而规戒不闻虽居辅 弼之
职而失其辅 弼之
道何取于辅弼者哉故能尽其职者乃所以为臣之道此邻哉臣哉之义也舜之意岂不以大禹宅百揆之位当辅 弼之
任既居其职。又尽其道陈谟之际发明弼直之义其旨深矣于是舜感其言形于慨叹不觉其辞气之反覆意味之深长也然禹